你好,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喜欢的攻有好多,最喜欢的列举几个吧:
《沉舟》里的顾沉舟:攻 强大,理智,温柔,腹黑,沉稳,高干。攻前期对待感情很理智,但确定心意后,却很坚定,即使受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也不曾想放弃过受。(太感人了)《听说我很穷》里的谢游:攻高配版霸总、在微博专心黑受、外表高冷内心纯情。《碎玉投珠》里的丁汉白:攻自小天赋异禀,玉雕手艺超群,性格张狂桀骜有担当,有志气有抱负,也有热血。后拜师张半瞎学着给古董掌眼。《AWM》里的祁醉:攻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的业内的顶尖大神,HOG战队队长,再役八年,荣耀无数,奖杯多得都放不下。“祁醉,你今天做人了吗?《默读》里的骆闻舟:攻一个前脚和陶陶抱怨完工资少后脚看见有小偷拔腿就追的、年轻而又勇敢的警察哥哥。《破云》里的严峫:攻一个从头到脚活在阳光下,问题少年的过往,屡败屡战的相亲,直男滤镜的审美,不藏不掖,耿直磊落到令人嫉妒又羡慕。“他风度翩翩又蛮横无理,英俊潇洒又不怀好意,他笑起来的时候嘴角仿佛噙着无数邪气和坏心思,但落在行动上却坚实可靠,永远不出任何差池。”其实,耽美小说里大部分的攻人物刻画的都不错,但是我自己列举的这部小说,是我自己会反复刷的。所以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欢。
《废都》究竟是“淫书”,还是深刻的社会世情画卷?《废都》这部书,其间穿插了大量的性事描写,有很多地方写得很直接很露骨,甚至连生殖器都说得一清二楚,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里,这就是百分百的淫书,甚至完全超越了那个曾被推到巅峰极致的《金瓶梅》。
就像一件事务投射在某些人眼里的成像一样:伦理家看到的是诲淫诲盗,醉生梦死;社会学家看到的是人生百态,世俗画卷;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眼睛里,那就是一部充满了性事铺张而放浪的教科书。尤其是那些关键性段落的省略部分,全部采用□□□□来诠释和疏解,更使人充满了无限遐想。
这么一部书,你要说它没有一丝淫情淫意在里面,且带有极大的蛊惑意味,纯粹是睁眼说瞎话,也完全不客观。但要说它纯粹就是一部淫乱书籍,也不是很理性很客观。
我们看到,作者在大量性事描写的同时,还填塞了很多意向性的带有隐晦象征意义的描述──跳脱出文本本身,站在一个全知的视角来为文字定性,既有超现代的现代文学元素符号,也有传统的文字纵横观点,是一部掺杂了很多作者执念的作品。
而这部作品,最大的看点,个人认为并不是所谓的铺张而销魂的性事,这只是一个作者意向的表象。通过这个近似于露骨的描写,将各色人物的思想、意识、言语、行为与当代社会人群生态、社会反馈以及价值观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社会生存群体,并通过这个群体深刻挖掘了残存于人们思想意识深处的根深蒂固观念,就像是一幅充满了社会生活情态的现实画卷,给我们以触目惊心的警策和启示,使我们更加看清了表象背后的社会本质。
但是,也不得不说,这部书的性事描写确实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刻画,大量繁琐而细腻的交媾情节,使我们很容易沉溺于那个颠鸾倒凤、男欢女爱的具体环节,就像《废都》发布之初的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髦青年男女几乎人手一本这部书,甚至还在那些细节处折叠出明显的印记,使人一看便知道这些人阅读和关心的,也不过就是那些令人神魂颠倒的性事。
这才是最最可怕的,也是我们极为不愿意看到的。
看来,要想摆脱淫书的罪名,不仅《废都》无法独善其身,就是作者贾平凹本尊,也难辞其咎,或者是不能跳脱诲淫诲盗的蝇营狗苟,男盗女娼。
但愿未来的时间里,它能通过这些明确而正色的象征主义,让我们不再关注性事和交媾本身,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我们更加精准而深邃的了解和把握曾经的那个疯狂时代。图片来自网络
电视剧《红日》中,有一个女兵,受伤时才发现是女扮男装现实历史中可能吗?电视剧《红日》主要描绘的是华东野战军某军(纵队)与整编74师的战场纠葛,其中军长沈振新的爱人黎青是女扮男装参加的革命队伍,后在敌人炮击时为掩护沈军长身负重伤昏迷,从而在战地暴露了真实性别,最终黎青在被敌人包围后壮烈牺牲。这个故事的战史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即有“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的我军女战斗英雄郭俊卿,1945年初女扮男装参加八路军冀热辽分区部队。
(小宋佳出演的黎青)
郭俊卿1931年出生于朝阳市凌源县(旧属热河,今属辽宁),因家境贫困,刚刚七岁时便剃光头发扮成男孩外出做工,干得净是泥瓦工等粗活累活,也练就了她能吃苦不怕苦的性格。1945年她只有14岁时,化名“郭富”报名参军,成为八路军冀热辽分区部队的一名战士,因为自幼在内蒙古草原长大(凌源县与内蒙交界),早早学会了骑马,因此被分配到了骑兵通讯班。
郭俊卿1946年入党,在解放战争中也有英勇表现,历任骑兵通讯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在战斗中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和大功三次,1950年被军委评定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她的事迹足以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男装战士形象)
1947年成为东北野战军冀热辽纵队的一名班长,曾经在战斗中率领由十几名新兵组成的战斗班与敌激战,在副班长牺牲的情况下甚至与河北平泉守敌进行了白刃格斗,并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战后被记功表彰,所指挥的某部四班被授予“战斗模范班”的锦旗。1948年秋季辽沈战役打响时,郭俊卿已经升任机枪连副指导员,她带领战友参加了著名的大拉子山阻击战,浴血杀敌,为攻锦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平津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行军途中郭俊卿做起了出色的宣传工作,在驻地部队组织秧歌队进行军民联欢,她头戴假发身穿旗袍,一边唱歌一边扭秧歌,把看热闹的老百姓笑得前仰后合:“这个解放军演得像个真女人!”
(郭俊卿戎装照片)
不过,无论她在平常的战斗和生活中怎么掩饰,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还是会发现一些端睨,有的说“你们注意没有,郭富这家伙从来不跟咱们一起解手”,有的说“这小子有点怪,跟他闹着玩总躲躲闪闪的”,有的战友试图解开谜底去抱她,惹得她大发脾气,直到提干以后,此事才慢慢平息。
1950年4月,长期的艰苦战斗生活使郭俊卿病倒住院,在里女儿身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一时惊动了全军和各级首长,冀热辽纵队改编的第四野战军48军军长贺晋年得知后,高兴的说:“郭俊卿是巾帼英雄,是当代花木兰,是我们48军的骄傲”!
同年9月,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主席评价郭俊卿是:“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郭俊卿终生未婚,从部队转业后领养了两个女儿,1983年病逝于南京,年仅52岁。1959年拍摄了以她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早几年确实在电影频道有看过。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晚年郭俊卿)